首页 > 小说资讯 > 正文
罗曼蒂克消亡史构图「精致和精美」
发布时间:2022-09-18 23:03:42 来源:2022-09-18 23:03:42 A+ A-

鸟哥看完《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第一反应是:这难道不是《低俗小说》上海滩版?!或者《东邪西毒》上海滩版?!

说到《东邪西毒》,这片子的英文片名是Ashes of Time。《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英文片名的The Wasted Times。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英文片名比中文片名更能传达影片的内容与意境。

从结构上看,《罗曼蒂克消亡史》比《低俗小说》多了个尾巴,形成了一个“Q”型结构,而非单纯的循环式“O”型结构。

程耳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玩儿的就是结构。

什么是结构呢?

老前辈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说过:

剧本就是结构.

screenplays are structure.

说起剧本,言必谈“结构”。

引用麦基爷爷的说法:

结构是对人物生活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再说的直白一些:

结构是以人物目标为明确目的,从故事全局出发,对事件进行筛选与排列。

影片采用怎样的幕结构?每一幕中的场景如何安排?每一个场景中的序列如何安排?每一个序列中的行动如何安排?

这就是结构。

王家卫、昆汀.塔伦迪诺、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大师们无不精通结构。

王家卫 & 昆汀 & 诺兰

在观感上,《罗曼蒂克消亡史》精致细腻,每个人物均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感谢每一位演员的精彩演绎),无论镜头叙事还是画面剪接,均经过精妙设计,道尽了1934年至1944年十年之间上海滩的风云沧桑。

在剧作上,《罗曼蒂克消亡史》余音绕梁,惊艳到令鸟哥看完电影后都不愿起身离开。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主要人物均有历史人物为基础,比如陆先生(葛优饰)的原型是杜月笙,张二哥(马晓伟饰)的原型是张啸林,王老板(倪大红)的原型是黄金荣,吴小姐(袁泉饰)的原型的是民国电影皇后胡蝶,从未在影片中露脸的戴先生的原型是戴笠,等等。

已经有很多评论道出了《罗曼蒂克消亡史》背后的故事,也有很多评论探讨了《罗曼蒂克消亡史》所要表达的主题,鸟哥就不在此赘述了。

鸟哥就和大家聊聊这部影片的剧作,也就是:程耳是怎么玩结构、并通过这种结构来讲述一段乱世的。

程耳——影片编剧、导演、剪辑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叙事娓娓道来,虽然偶尔有情绪迸发点,比如日本人杀陆先生的日料店枪战,但影片的整体节奏仍然偏缓,仅仅在某些情节点上把积蓄许久的能量迸发出来。

影片有许多形象鲜明的角色,比如车夫(杜淳饰)、王妈(闫妮饰)、吴小姐(袁泉饰)、姨太太大五(钟欣潼饰)、王老板(倪大红饰)、张二哥(马晓伟饰)等,甚至出镜不多的周先生(赵宝刚饰)、两个马仔(王传君和杜江饰)、赵先生(韩庚饰)和吴小姐丈夫(吕行饰)都令人过目不忘。

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三个角色(三人组模式真是屡试不爽):陆先生、渡部、小六。

陆先生 & 渡部 & 小六

影片分为若干个小故事,但在呈现这些小故事前,程耳先埋了两个伏笔。

渡部首先出场,在一个日式风格的房间里,他背对镜头更衣。镜头很短,是第一个伏笔。

小六接着出场,只有一场镜头寥寥的无声戏,也很短,是第二个伏笔。

接着,小故事开始一一呈现,每个故事都扣住了“罗曼蒂克消亡”这个题。下面的故事名是鸟哥自己给取的,并不是官方说法。

故事一:摆平罢工

渡部先出场,陆先生后出场。

这个小故事的目的首先是树立陆先生与渡部的形象,其次是让观众注意到两个马仔。

一直跟随陆先生贯穿全片的车夫在此故事中的作用还不高,尽管他是两个马仔的“上级”。

这个故事还引出了两个人物,王妈和面包房小张,这两个人物将在第二个故事中发挥作用。

在这个故事中,经历“罗曼蒂克消亡”的是工会领袖周先生。

陆先生为了逼周先生承认绑架事件并供出人质地点,不得不卸下了他情人的一只手。

陆先生还特意强调:她也不是周先生的真太太。

最终,周先生在威逼下妥协了,干脆断了这份情义,连东西都不收拾就老老实实跟着两个马仔走了。

当然,他的结局要悲惨得多,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跟马仔说:我有个儿子跟你一般大。

如果跳出“罗曼蒂克”这个圈,把整个“消亡”放大到人情上,这句话便又代表了一层家庭“消亡”的意思。

故事二:日本人杀陆先生

这个小故事一方面进一步丰富陆先生的形象,另一方面向观众慢慢揭示渡部这个人物。

在电影剧作中,揭露人物的是动作,而非对白(这是与戏剧、话剧或舞台剧的巨大区别)。

渡部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上海人了,日本人打进来,必定保护上海,但实际上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日本血统,他回到自己经营的日料店便立刻换上日本传统服饰(在影片开始的第一个伏笔中,他正脱去中式长衫),做日本菜吃。

此处埋有后面两个故事的伏笔,现在暂且不提,之后会再说到。

总而言之,我们会慢慢发现,渡部这个人不简单。结合“陆先生摆平罢工”这个故事之前的字幕,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出猜测:渡部是个混入上海社会圈的日本间谍。

所以,他没有参加陆先生与日本人的会议——万一露馅了怎么办?哪怕露出一点马脚都可能会被精明的陆先生抓住。

无论自己的日料店是否会被选为晚餐地点,渡部都会对刺杀陆先生的行动作出部署。

但考虑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渡部留了后手:(1)陆先生必须活着,帮自己抚养孩子;(2)陆先生必须亲眼看到自己被日本人射杀。

这两个后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刺杀失败了,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结局:(1)渡部被射杀,陆先生安全离开,车夫中枪但也活着离去;(2)两个马仔就没那么幸运了,但幸亏其中一个帮另一个挡了不少子弹,另一个便活了下来;(3)张二哥因利益而投靠了日本人。

在这个故事中,经历“罗曼蒂克消亡”的是陆先生和渡部,他们都失去了至亲的家人。

之前说到王妈和面包房小张将在这个故事中发挥作用。

正因为陆先生不愿与日本人合作,日本人才痛下杀手,先除掉王妈给陆先生最后的警告。

当时,王妈发现前来送菜的成了另外一个人,而不是日常的小张。她起初以为小张生她气,结果发现小张被人绑了、从车里跑出来后又被捅了几刀,这才惊觉事态不对。

面包房小张提醒王妈有危险,王妈之死则是日本人给予陆先生的终极警告,陆先生正因如此才在王老板的推动下赴宴。

可以说,王妈之死是陆先生在这个故事当中所经历的“激励事件”,他的回应是:日本人必须付出性命代价。

另外,有两个重要人物在这里登场了:王老板和老五。

这两个人物在此出场,其实对故事推动并不大,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连接之后的故事。

王老板顶多推了陆先生一把,让他就王妈之死跟日本人讨个说法。但即便没有王老板这一推,陆先生也是决意要和日本人摊牌的。

老五更是对这个故事的进展没有什么贡献,但我们知道陆先生有这么一个姨太太,而且还是单独居住,对陆先生忠心耿耿,也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人物伏笔。

故事三:马仔与妓女

在上个故事中活下来的马仔拿着钥匙去了妓女家。妓女倒也不怕,帮他擦干了满脸的血。

这是个很短的故事,甚至,对于影片的整体全局并无太大意义,既不影响陆先生与渡部,也不影响渡部与小六。

但之所以要放这个故事进来,正因它紧扣“罗曼蒂克消亡”这个题。

马仔与妓女的情,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罗曼蒂克”吧?为了这段情,马仔还主动“消亡”了自己与家乡老相好的爱恋。

本故事的另一层重要意义是暗示抗日战争爆发。马仔与妓女的对话暗示淞沪会战已于当时打响,中日进入全面战争。

《罗曼蒂克消亡史》在某种层面上说是一部反战影片,通过中日战争前后一群上海滩大佬的故事从侧面反映战争对社会对人性的残酷践踏。

从这个角度说,“马仔与妓女”的故事又很重要,因为这个故事发生的节点是战争全面爆发之时。

至此,发生在1937年的三个小故事讲述完毕。铺设的一系列伏笔把我们带回到三年前的时光,开始继续讲述陆先生、渡部这些人的故事。

故事四:放逐小六

女主角小六终于出场,而且一出场就带来一股浓浓的风尘气息,观众的直接反应是:这是个放荡的女演员啊!

小六是王老板新过门的老婆,为了娶她,王老板还特意离了婚,但不曾想到小六竟四处勾搭男生。

于是本领通天、无事不能解决的陆先生登场,开出了条件:只要小六安分守己、不招摇过市、不和王老板离婚,他就让小六去演《花好月圆》。

小六当然开心,便答应了。谁知道因此遇到了赵先生,又有了段香艳情史。

这回陆先生和王老板看不下去了,但又不舍得杀,便把她和赵先生放逐了,要渡部送他们去苏州,再一路往北,离上海越远越好、不要再回来。

在这个故事中,经历“罗曼蒂克消亡”的是王老板,他终于忍受不了被小六四处戴绿帽,为了面子,不得不驱逐小六。

而小六四处勾搭的特点也暗合那个时代的动荡:唯有如此才能保命并过上好日子呀。她曾对陆先生吐露心迹,想去人少的地方生活。但讽刺的是,她接下来确实去了个人少的地方生存,但遭遇恰恰与此前的愿望相反。

这个故事有一个细节和一场戏需要关注。

一个细节是:小六之所以能够演《花好月圆》,是因为陆先生答应去找戴先生,让戴先生跟原本出演该片的吴小姐说一说,让她退出来、把小六推荐上去。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听到了“吴小姐”和“戴先生”两个人物。这是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人物伏笔。

而且在此时,我们能够领会到:吴小姐与戴先生关系匪浅,这一点对我们理解故事的事发顺序非常重要。

一场戏是:陆先生、王老板、张二哥全家共进晚餐。这是全片分量非常重的一场戏。

之所以说这场戏重要,是因为所有重要角色都在这里出现了:大老板,小六,张二哥,陆先生,陆先生的姨太太老五,陆先生的管家王妈,渡部,渡部的妻子(陆先生的妹妹),渡部的孩子。

这是影片唯一一次让这些角色同时出场。

这场戏以小六开始。当时,小六正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试镜时的经历,提到了男演员赵先生。

而且,小六在这场戏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台词,意思大概是:导演说这部戏里,我的角色不会死,她历经万难,但是活了下来。

没想到一语成谶,小六还真的就是历经万难,大难不死。而给他制造“万难”遭遇与“不死”结局的人就是坐在她身侧的渡部。

与此同时,王妈给陆先生介绍了一个“人才”,便是杜淳饰演的车夫。

从影片一开始,车夫就一直跟随陆先生左右,直到影片结束。这场戏解释了车夫是如何成为陆先生的左膀右臂的。

所以,所有重要人物都在这场戏里出现了,或直接出场,或被提及。这场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故事五:吴小姐与戴老板

上一个故事提到了戴先生和吴小姐。这个故事便继续倒叙,回溯了吴小姐与戴先生是如何相识的。

吴小姐那不成器的丈夫因偷情被抓,吴小姐托陆先生帮忙,陆先生又托戴先生帮忙,总算把事情解决了。但戴先生因此看上了吴小姐,便给吴小姐丈夫安排了个位于云南的工作,强行占有了吴小姐。

在这个故事中,经历“罗曼蒂克消亡”的是吴小姐。

她一心帮丈夫完成事业上的突破,却没想到丈夫背着自己偷情(还开了自己的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丈夫竟然为了戴先生提供的一份“地位高、钱多、不辛苦、又安全”的工作而自愿远走云南,哪怕他明知道戴先生的目的就是强占吴小姐。

当听到丈夫说出“没关系”这三个字时,吴小姐一定万念俱灰。

故事讲到这里,观众应当能察觉出:“吴小姐与戴老板”的故事是发生于“放逐小六”之前的。

在两段倒叙故事后,影片跳跃到1941年。

故事六:刺杀二哥

通过报纸,身处香港的陆先生得知张二哥已经彻底投靠了日本人、成了汉奸。

民族大义前,必大义灭亲。陆先生安排车夫去上海刺杀张二哥,并提出老五或许能帮忙。

一个电话,老五再次出场。“日本人杀陆先生”所埋下的人物伏笔终于派上了用场。

车夫还对陆先生说戴先生要把陆先生和吴小姐一起接到重庆。这便为之后陆先生与吴小姐的餐桌对话埋下了伏笔。

最终,在上海火车站,车夫与老五联手刺杀张二哥,老五牺牲。

因此,陆先生和老五在这个故事中经历了“罗曼蒂克消亡”。

刺杀成功后,戴先生把陆先生和吴小姐从香港接去了重庆。在那里,陆先生和吴小姐有一段简短的对手戏。

这段戏尚不足以单独拉出来做个小故事,因此鸟哥仍然把它放在“刺杀二哥”这个故事当中。

在餐桌上,吴小姐说“大概喜欢哪座城市,就会喜欢哪座城市的菜”。

此时,陆先生立刻问了吴小姐一句:我妹夫(即渡部)开的日料店,你去吃过吗?

可以说,吴小姐让陆先生开窍了。这就是“日本人杀陆先生”这个小故事所留下的第一个伏笔了。

陆先生当时的心境或许是这样的:渡部说自己算是上海人了,但他却还开着日料店,按照吴小姐的理论,莫非渡部仍然心系日本?

一旦有了这个心思,之前的疑惑或许就迎刃而解了。陆先生此时已经猜到渡部是日本间谍,那场刺杀完全就是渡部自导自演。

陆先生的这句台词不仅把我们拉回到渡部的故事中,而且还为最终去寻找渡部并了结恩怨埋下了伏笔。

接着,通过一个同场景的剪辑,我们再次回到1937年,看故事从“放逐小六”的结尾继续往下发展。

故事七:渡部与小六

渡部奉命送小六和赵先生去苏州,但中途动了心念,杀了赵先生和随车司机,强行占有了小六,并偷偷把小六藏到日料店的密室中。小六从此成为渡部的奴隶,不见天日。

“日本人杀陆先生”所留下的第二个伏笔在此出现:当我们第一次看到渡部在自家日料店里做日料时,我们看到他做了两份饭,但他只拿了一份给自己吃,后来小黑猫来求食,他另外煮了些鱼给小黑猫吃。

那么另外一份饭给谁呢?

当时影片还处于第一幕,我们根本不知道渡部在日料店密室里关了小六。这就是伏笔。

当我们在后来看到渡部和小六一同进食时,我们就顿时明白了之前两份饭的含义。

此时的渡部已经原形毕露:这个外表衣冠楚楚、自称上海人的日本人终究还是一头禽兽,间谍无疑!

但渡部又确实有情感,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小六。

对家人:在刺杀陆先生当天,渡部对老婆(即陆先生的妹妹)有过一丝温存,舍不得分开,却又为局势所迫而不得不下杀手。他对两个孩子更是无法下手,便跟他们玩了个躲猫猫的游戏,要他们藏着千万别出来(鸟哥推测事件应是这样发展的,但影片没有交代)。

对小六:最后明明答应要杀小六,但却放了她一条生路,眼睁睁看着她逃了出去,只因当时路上“车震”强占小六之后,小六举枪没有杀他,还给他块手绢擦去血迹。

这个故事照应“日本人杀陆先生”,把来龙去脉都讲清楚了,并通过一些场景的穿插和补充(比如澡堂的戏和渡部与妻子在卧室里的戏)完成了有关“刺杀陆先生”这一事件的最后几块拼图,把整幅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

“陆先生与渡部”是影片当中最重要的一段故事,通过“摆平罢工”、“日本人杀陆先生”、“放逐小六”、“渡部与小六的故事”这四个小故事拼凑起来。

“罗曼蒂克”说的是爱情,但往大了讲,又何尝不是这两个男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呢?

故事八:了结恩怨

该说的故事都说完了,该做个了结了。

于是在一大段非线性叙事的循环结构之后,我们迎来了影片的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程耳在讲述结局之前特意插了一个移动的鸟瞰镜头来展现上海沦陷后全城一片废墟的景象。

战争的残酷让建筑崩塌,更让人情破碎。用这样一个镜头来点题,恰如其分。

最后,陆先生、渡部和小六终于了解了这段爱恨情仇,但时代所留下的创伤却再也无法愈合。

小六亲手杀死渡部,虽然释放了埋藏于心中数年的积怨,心灵却愈发空虚迷惘。

陆先生回到香港,也已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亨的模样。

一段乱世,无论人与人之间的情,还是人作为个体所拥有的情,全都“消亡”了,徒留满怀惆怅和一声叹息。

程耳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把这些小故事串联起来,以刺杀陆先生为循环的头,又以刺杀陆先生作循环的尾。

无论人物还是事件,前后故事之间互有铺垫和联系,而且前面出现的故事会为未来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一个伏笔接一个伏笔,看似非线性,实则有迹可循。

实在是太妙了!

通过精妙的结构设计,我们于一个个互有关联的小故事中看到了一幅大画卷。这正是影片令人赞叹及拍案叫绝之处。

所有小故事的事发顺序如下:

1934年或更早:吴小姐与戴老板

1934年:放逐小六

1934年:渡部与小六(开始)

1937年:摆平罢工

1937年:日本人杀陆先生

1937年:马仔与妓女

1937年:渡部与小六(结束)

1941年:刺杀二哥

1944年:了结恩怨

《罗曼蒂克消亡史》,一部玩转结构的精妙影片,实在是本年度下半年华语电影的惊喜之作,值得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品味。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阅读